欧陆娱乐资讯

冲高颜值医生挂号“打卡”警惕“饭圈文化”对公共职业的渗透

  近日,北京一整形医生因为长相在社交平台火出圈,引发关注。社交平台上,有人发文称,一名为邹翀的医生长相堪称“医院第一名”,智商了得,并晒出其照片。照片显示,这位医生皮肤白皙,面容五官立体。不少网友在帖子下方表示,眉眼好看,有很多人慕名去“打卡”。也有人称,就诊不看面相,还是看技术。不少人还晒出该医生的社交账号。(12月5日 上游新闻)

  随着这个话题的发酵,这位医生在网络上的热度越来越高。但本质上,这场流量的狂欢,背后是“饭圈文化”对公共职业的渗透。

  诚然,颜值是医生工作中的加分项,良好的形象让人赏心悦目,可以提高患者对自己的好感,便于交流沟通,但颜值绝不应该成为一位医生受到大众认可的决定性因素。医生是最崇高神圣的公共职业之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才是其本职工作,是否有一颗救济天下的仁爱之心与过硬的专业技术才是评判一位医生好坏的标准。

  据该医院官网的人员研修记录显示,邹翀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且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还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协和优秀研究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邹翀从医八年,拥有大量的临床经验,而许多网友不关注其医术是否高明,却片面地以貌取人,盲目对该医生产生饭圈式的非理性崇拜心理,那岂不是承认医术、医德应当为颜值让步?这是“饭圈文化”泛娱乐化病态心理的体现,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百害而无一利。

  而从公共秩序的角度来看,这些网友特地去医院挂号“打卡”这位医生,无疑是一种“精致利己”的行为。为了满足自己的饭圈心理,美其名曰“慕名而来”,实际上这却只是在恶意占用公共资源。这不仅干扰了医生的工作,也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在人口众多,医疗资源较为稀缺的中国,因为病态的狂热使得健康者与患者在医院争抢资源,实在令人叹息。

  近年来,“饭圈文化”在不断“出圈”,将许多事物都加以娱乐化,并以肤浅的态度解构它们。除了本次事件之外,“最帅反诈民警受热捧”“高校女老师因颜值走红网络”等新闻近年来也层出不穷,而且评论区还充斥着各种“老公”“老婆”的字眼。而这些事件的本质,其实是娱乐至死时代的“流量造神”行为——连公共职业也难逃这样的漩涡。

  医生、老师、警察等公共职业本身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是最能引导社会价值判断风向的。因此,公共职业切忌“明星化”“饭圈化”。这需要政府对饭圈流量资本的发展加以限制,并整治网络环境,正本清源,取缔许多博主、媒体博眼球式的宣传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教育的力量,为年轻人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重视精神建设,进而牢牢护住公共职业的价值底线,

  颜值≠正义,公共职业的“正义”不应当被颜值所定义,更不应被饭圈文化所侵蚀。